top of page

肺癌

何以成為「息息」相關的新國病?

​2020年1月5日 記者馮韋雋、林育璞/台北報導

「我還有老公和小孩需要我,萬一沒有我的話這個家該怎麼辦?」當聽到被確診為肺腺癌第一期後,51歲黃女士在馬偕紀念醫院裡哭了整整兩個小時。

2018年全台肺癌死亡人數(資料來源:衛福部)

 

過去一直有定時到區公所進行健康檢查的黃女士,卻已有2、3年沒有驗X光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,她接受了X光檢查。而這一驗,便驗出肺部長了2.8公分的腫瘤。

 

如今,像黃女士一樣罹患肺癌的台灣人已不在少數。

 

根據2018年衛福部發佈的《癌症登記報告》,肺癌的每十萬人口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為35.99,成為台灣發病率第三高的癌症。而據中央社報導,台灣肺癌發生率位居全球第15名、也是亞洲第2名,僅次於北韓(每10萬人口36.2人)。

在107年,就有超過9000人死於氣管、支氣管及肺癌,每年新增的肺癌患者多達1.3萬人。

2015年台灣五大癌症死亡人數及發生率
​(資料來源:衛福部)
Speakers

肺癌分四種

特征有不同

WeChat 圖片_20200105144345.png

台灣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編制的《肺癌手冊》顯示,肺癌分成兩大類型: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。這兩種類型的癌細胞生長、分化及擴散速度不相同,臨床治療方式和對化學治療的反應也有極大差別。

小細胞肺癌以外肺癌發生率:60-64歲女性最高

資料來源: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《肺癌手冊》

小細胞肺癌發生率:
60-64歲女性最高,但70-74歲男女發生率差距明顯

中南部空汙最嚴重 「戴口罩也只是求心安而已」

黃女士曾在桃園的香精工廠工作,「後來常在河濱運動,附近有許多工廠,我就在想是不是那時候種下了因子。」在家人的安慰與支持下,並沒有抽菸習慣的黃女士開始追溯患癌的可能致因。

 

《中華民國105年癌症登記報告》顯示,小細胞肺癌發生率當中60-64歲的女性最高,但70-74歲男女發生率差距明顯;非小細胞癌的肺癌發生率則同樣是60-64歲的女性最高。

 

高齡女性為何成為肺癌高發人群?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報告,在肺癌致因中菸害占68%,二手菸之可歸因死亡占2%;但台北榮總胸腔部教授蔡俊明在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時曾表示,臨床上逾9成得肺癌女性都不抽菸,凸顯過去醫界推測女性基因可能較男性脆弱的理論。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也認為,女性先天基因可能比男性更不易修復細胞病變,或更不易抵抗致癌因子侵襲。

 

「抽菸只有1/10的概率會得肺癌」,永越健檢中心胸腔科醫師賴信良介紹說,造成肺癌的原因跟細胞修復功能有關,而細胞修復能力由DNA決定。「假設有危害的化學物質傷害到肺部的細胞,那麼肺部修復功能比較弱的話就會導致癌細胞的增生。」

 

台灣衛福部公開資料顯示,自民國93年以來台灣18歲以上人口吸菸率就已呈現下降趨勢,105年每日吸菸率已降至13.69%。台北永越健檢中心預防醫學部副主任賴思佳表示,除了吸菸,空氣污染、肺癌家族病史、燒香或烹飪的油煙都可能誘發肺癌。

2018年,雲林縣、臺南市、高雄市位列PM2.5年均濃度前三縣市
2018年,嘉義縣、雲林縣、臺東縣位列死亡率前三
2018年,高雄、臺中空汙罰鍰次數最多、金額最大

​注:上述資料皆來源環保署

賴信良解釋說,由於中南部空汙比較嚴重,例如高雄、雲林的石化廠、台中的火力發電廠等,工業造成這些區域的縣市肺癌發生機率升高。

 

上世紀80、90年代的宜蘭「反六輕」運動後,本計劃設置在宜蘭縣的台塑第六套輕油裂解廠遷往雲林麥寮。由此,麥寮當地的居民工作機會大多依賴台塑化工廠,「一輩子都是住在那裡,他們沒有辦法逃避嗎?」,「唯一的方式就是戴口罩,但也只是求心安而已。」賴信良說。

預防勝於治療?

醫生:是命,健檢依然重要

近三年全國健檢指標值顯示,國人參與健檢呈現季節性週期波動,但指標總體保持穩定

注:分子=分母之病患曾作過成人預防保健的人數。 分母=病患於該診所就醫次數≧6次之40歲至64歲成人。 計算公式:(分子/分母)x 100%。(資料來源:衛福部)

「所有的癌症都沒辦法預防,只能減少所謂的危險因子。」,賴信良毫不諱言。如果病患基因不好,導致一開始就注定容易罹患癌症,只能盡量危險暴露在危險因子的環境。

 

目前醫療技術下,基因是否會導致肺癌無法靠抽血驗出來,因此許多人後天會選擇用戴口罩的方式預防空污,減低自己患病的機率。賴信良說,戴口罩是「聊勝於無」,能對PM2.5比較有保護的是N95口罩。

 

賴信良認為,而對於肺癌晚期,開刀手術已無濟於事,但透過標靶藥物或化學治療能延長患者生命。在基因檢查越來越普遍的趨勢下,即使患者屬於癌症第四期,依然擁有很多治療的機會,「以往過去第四期的存活率僅僅只有一年,現在多了兩年半到三年」。賴信良舉例說,像標靶藥物,只會攻擊癌細胞,不會導致患者惡心嘔吐;透過標靶藥物實現的精準治療,就是「把對的藥用在對的時間和對的人」。

 

儘管肺癌難以完全預防,做好健康檢查仍有必要。2017年,關鍵評論網的一篇報導中指出,衛福部國健署自100年起推動「成人預防保健服務」,年滿40歲的民眾只須付掛號費,就能享有價值超過千元的健檢服務,但仍有七成符合資格的民眾尚未使用過。

 

專家表示,目前衛生所的功能屬於公共衛生早期的預防,沒有強制性;但與大腸癌、乳癌等易於察覺的癌症相比,肺癌的篩檢往往容易被忘記。賴信良認為,提高國人健康檢查意識只能依靠大力宣導。對於在公職機關服務的人士,可以透過單位推行強制健檢;而對於一般民眾,則難以強制。

專家還建議說,肺癌篩檢套餐並非越貴越好。價格往往與篩選判讀的儀器精準度有關,但檢查後更需要專業醫生的解釋。篩檢套餐的價格要根據套餐的具體內容與個人需求決定。

 

 

Schedule
Sponsors
Venue

醫療資源落後?

台東位居最高致死率

空氣質量常年良好的台東也未能免與肺癌死亡的侵襲。

 

根據衛福部公佈的107年全台癌症死因數據,臺東縣與台東市分別位列氣管、支氣管和肺癌死亡率第三與第四。

 

高死亡率背後,是否意味著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?但早在103年,臺東縣政府為緩解肺結核問題,就針對設籍台東縣十二歲以上民眾進行免費X光檢查,是全國首個針對全縣十二歲以上民眾進行肺結核篩檢的縣市。而國民健康署也提供40歲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、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。目前,進行初步篩檢的巡迴醫療車也一定程度緩解醫療資源的分配問題。

 

賴信良則指出,高發生率不一定導致高死亡率。癌症發生後,「有些(民眾)是慢就醫,或者不想就醫」,這些因素都影響了癌症的診斷與治療。賴信良還認為,花東地區原住民多,往往具有酗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,長此以往容易患上糖尿病、肝臟病等疾病;一旦罹患肺癌,原有的疾病也會影響肺癌的治療。

X光車照片一 ______.JPG
​巡迴健檢車

由於癌症發現早,黃女士的腫瘤已被切除。但也因此,黃女士的聲帶連帶受損,每天都要做發聲練習,還要用吸管放在水杯裡吹氣。如今,黃女士正接受後續治療,慢慢恢復。

 

除了感激家人的陪伴與鼓勵,黃女士還想對當初讓她做X光檢查的工作人員表示謝意:「我想,我真的是愈到貴人,才能讓我提早發現提早治療」。

 

於她而言,罹患癌症的一切似乎都是那麼「不太真實」。但「從那以後,我認真過好每一天,自己彷彿長大不少。」黃女士如是說。

註:本報導系政治大學傳播學院《資料新聞學》課程作業;

除原創之數據視覺化圖表外,網站背景圖片源於網路。

bottom of page